当前位置:随笔吧高中随笔内容页

高中简短随笔素材(通用6篇)

2023-07-08 23:50:01 高中随笔 访问手机版

高中简短随笔素材 (篇1)

我曾在一本普通的杂志上看到过一张黑白照片,这是《人民日报》的记者焦波以儿子的身份为生活在鲁中山区的爹娘拍的照。看过旁边的照片说明,我才知道焦波为爹娘拍了二十多年,拍他们的日常起居,他们的“通腿而睡”,他们的夫唱妇随,爹为娘的小脚修剪趾甲,娘为爹搔背抓痒……前两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这些年来唯一让人落泪的影展——《俺爹俺娘》,至今焦波的拍照仍在继续。该照片是今年焦波的娘病危时,为爹娘拍下的。照片下方写了两行小字“正月十八,娘病危,爹俯下身去试一下她的体温,其实……”一张简单的照片,两行朴实的说明,何以使人们落泪?因为就在这黑白之间包含着人间最珍贵的感情。

大凡表现爱情,摄影师们总要找一个倾城倾国的美女,配上英俊潇洒的情郎,再加上夸张造作的表情,或是花前月下,或是小溪流水,两情依依。

这幅表现爱情的照片,却与之相反,雪白的头发,苍老的面容,粗布制的衣服,一切都默默体现着平凡的美,然而也正是这平凡的美将爱情的真谛表现得淋漓尽致:满头白发的父亲,俯下身,轻柔地在母亲的额头上吻了一下,在这干裂的嘴唇与满是皱纹的额头接触的一刻,爱便已无声无息地真实地流露了出来,照片中父亲的眼神是安详的,久久地注视着病危的母亲。我看不到痛苦的表情,悲伤的泪水,看到的只是真实自然与和谐美好的一瞬,这也许就是远离大都市才有的不受任何污染的情感,父亲对病危的母亲诉说来生的承诺,这不是现代城市男女的山盟海誓,只是两位老人轻轻的一触,却让我看见了爱的真谛,爱的永恒。

作者没有在照片下面写上过多的语言,因为照片本身就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它无须语言的修饰,过多的话语只会破坏照片中真挚的情感。

照片只是记述了真实、自然的一瞬,然而正是这一瞬,带给人们无限的深思,从中我读出了真实的永存,平凡的可贵,自然的美丽以及爱的真谛……

高中简短随笔素材 (篇2)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每天早上我上学时,在路上总会在同一段路上看到一位中年妇女,像是在练习走路一般,一瘸一拐,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一直向前。

每天放学,在那个街角,都会有一对夫妻用大喇叭喊着叫卖水果,他们的儿子就趴在昏黄的灯光下写着作业,从绿叶新生到秋叶落遍,从短袖衬衫到羽绒服,每天每天。

回到家,一楼那位八十多岁的老大爷依然坐在那树下,笑呵呵地向我打招呼说:“放学回来了呀。”树不知经历了多少春秋,而他却像是一直坐在那里,从我刚刚到来到我会离开之时,直到永远永远。而他的模样,同着那棵树,早已刻进我的记忆,刻进时间。

小区院里有许多学生公寓,住着许多学生,每天早出晚归,三五成群,也成了半道风景。他们的家很远很远,来到这里,为了学习。而他们的家人,在那个很远的地方,面朝黄土,为了子女的未来而劳作着。

门口的那个文具店,最近在处理商品,第二次鼓起了大肚子的女主人说,人家不让干了,以后这和周围的店会一起成为一家饭店。而在我的记忆里,这家文具店,已经伫立了很多很多年。

公园外的夜市上,曾有一个鞋摊,我小时候一直在那里买鞋,买了很多年。后来我长大了,便不再光顾。如今再去,那人已经离开。

再回到两年前被我称为家的那房子,曾经我喜欢坐在上面的方石已断成几截,爬山虎长满了我记忆中新建的铁栏杆。以前熟悉的脸庞,现在却少了些故人,多了许多新面孔,之前总在打闹的孩童,如今已成了有礼貌的学生——却只有那街灯,昏黄依旧,那月光,皎洁依旧。

……

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遇到许多人,也许擦肩而过,也许一生结缘,也许萍水相逢,也许刻骨铭心;也会与许多人离别,也许微笑转身,也许不舍挥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谁在别人的故事中,或深或浅,或多或少,却都只是个过客,一个配角。我们拥有的,只是自己的故事。

高中简短随笔素材 (篇3)

人的一生,有多少时间是在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不多,至少这是我自己得出的结论。 这是人生许多痛苦的根源。人的性情不同,志趣不同,对待眼前事情的态度就不同。譬如,惯于独立工作的人,可能就不愿意去管别人;做惯市场、干营销的人,就很难静下心来去阅读产品与技术方面的资料;性格内向的人,也不愿意出头露面去见客户;很少人愿意写工作报告;如此等等。

事实上,从更广泛的人生意义上说,能否做好自己不愿去做的事情,是一个人是否成

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这世界不是为你准备的,这职位也不是为你设置的。为了一种对自己、对别人、对集体、对职业的责任,你必须认真地对待那些你不愿意做的事情。而且你要想方设法把它做了,是你要适应环境和社会,而不是要环境和社会去适应你。尽管你可能并且可以凭你自己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去改善你周围的环境。

人们对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通常采取消极的态度:要么不去做,要么推诿、拖拉、敷衍了事,无论哪一种情冯都会给工作带来损失。

人们不原意做的事情,通常是那些自认为不擅长的事,所以心里发怵。在很多情况下,这是人们对自己认识的误区。

人们不愿意做某些事情的另一个原因是懒惰,懒惰当然是不能允许的。

也有一些年轻人好高骛远,自命不凡,对一些事情不屑去做,总认为自己应该去做更大、更重要的事情;·“硬着头皮、咬着牙”,把你心里不愿意做的事情做得漂亮,将会比你做好你擅长的事情有大得多的收获,不信你试试。

高中简短随笔素材 (篇4)

我们中国人都比较注重面子。众所周知,这是一种大众心理。无论干什么事情,面子都是排在前列。为了面子多花点钱,多找些都无所谓,这让许多人走上弯路。实际上有些时候,我们只要学着放下面子,很多事情都会迎任而解。有些人却为了面子付出了沉重代价。

放下面子,虽然那个时候会有些难堪,但你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在广西一所高级中担任校长的莫振高,为了帮助那些贫困的学生圆了大学梦,放下面子四处向各工地、企业去筹款,最后成功帮助两千多名学生圆了大学梦。被学生称为“化缘校长“可不幸的是仅有五十九岁的他因病去世,他的学子们从各地赶回,为他送行的学子自发组织,站满了整条长街。虽然他走了,但永远留在学生们的心中,是永远的化缘校长。难道莫校长就天生卑微四处乞求么?不,是因为莫校长为了学生放下自己的面子,最后收获了学生们永久的挂念。

放下面子,虽然那个时候所有人都看不起自己,但你会在以后威震天下。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越王勾践,他年轻时因国家弱小而被吴国侵占成为了战俘。当时胸怀大志的他发誓要兴复国家,一定要活下去,所以放下了所有面子甚至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忍辱负重的活了下来。且在以后的生活里每天卧薪尝胆。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最终一举战胜吴国,成为了一位霸主,难道越王勾践就是胆小如鼠、苟且偷生么?不,是因为他敢于放下面子,才能使他成就他的大志,最终辉煌一生。

始终捍卫面子,虽然在那个时候辉煌一时,但你必定会为此付出代价。西楚霸王项羽,不仅谋略过人,而且武艺超群,是个实实在在的霸王。曾巧用战策大破秦军,又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一举攻占咸阳。可因生性好面子,自认天下无敌,没有听从范师傅的计策。最终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难道项羽是没有本事领军打仗、能力不足么?不,是因为他骄傲自大,不听从他人意见,使他付出了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沉重代价。

在人的一生中,面子固然重要。可我们也要正确看待面子,人受面子,是人的正常心理。可我们不能过于看重面子,不然将获得不可收拾的结果。放下面子,你的生活将会变得与众不同。

高中简短随笔素材 (篇5)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既已分不清,又何必拘泥于此,顾自生长,成熟之际便可分清是瓜是豆。只要能结果,一时纠缠,有何需畏?

三毛曾言:“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待瓜熟蒂落之时,你所想要的都会来找你,但前提是你要在囹圄中保持本心,在错综的藤蔓中活出自我,无论是瓜抑或是豆,三毛自小就有一颗不羁的心,与其他传统女生不同,她更向往漂泊。尽管家庭的羁绊与传统思想的束缚已然成为她成长中的藤蔓,她也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她在撒哈拉里踽踽独行的身影,让我明白:成长不必畏惧纠缠。永远倘若你在藤蔓中迷失,可能就会流于消亡。生活已然多艰,再加上家庭,交际,学习过程中五行多出的丝瓜藤与肉豆须,成长密不透风的束缚感不言而喻。我们不可否认也不法抗拒,在现如今教育体制下,丝瓜与肉豆已然活成了一个模样,交错纠缠,分不清。毋庸置疑,在复杂的纠缠中迷失,或者是扯断茎叶,都只有一种结果,那便是灭亡。

不扯断茎叶,是不是就意味着永远困在束缚中呢?不是的,我们不扯断茎叶,是源于理性的判断,在特定时期,特定体制下,保持本心,在错综复杂的须藤肿“夹缝求生”,稳步前行。况时机一到,自然瓜熟蒂落,何须过虑。

丰子恺在《无惊不扰过一生》中说过:“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人生在世,注定要面对许多纷扰,与其纠结于过往,倒不如活好当下,努力生长,至于结什么果,未来自会给你答复。

“丝瓜藤肉豆须”的道理不仅适用于个人成长,对于社会的转型也有一定的适用性。国人的三观凝聚在血肉中,在千年文化中凝聚,虽遭遇过不平等的待遇,就如近期奥运会上令人愤慨的偏袒,骨子里的精神还是有的,谦逊也坚毅,无谓外界纠缠,保持运动的本心,最终让国人站稳脚跟的,或许不是金牌,而是闪耀的人性光辉。

只要能结果,结好果,纠缠再多,又何须畏?

高中简短随笔素材 (篇6)

探究是一种很棒的学习方式,这道理说出来大多数人都会点头称是。没错,我们不仅要"学而时习之",还要多多探究,把学来的知识化为己有。可是说归说,却鲜有人把探究真当回事,认真地去做一回。学校的课不提也罢,上学十二年,向来都是老师在上面讲,我在下面听,想就某个问题或现象来堂探究课?对不起,老师课程太紧,这事以后安排……于是,一拖就拖到现在!

学校没得探究,并非意味着我就与此无缘。说白了,想探究什么,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兴趣。对什么有兴趣了,就算学校没安排,自己独自探究也可。达尔文在读书时,乐此不疲地收集和对比各种甲虫,这可不是学校老师让他这样干的。

我自己的爱好则是阅读古诗,喜欢在古诗里咬文嚼字,探究各种意味。李白的《行路难》里有一句"将登太行雪满山",后来我却在一本书里看到另一个说法"将登太行雪暗天"。古人有"一字之师"和"一字千金"的说法,这两个版本的不同一下可就引起了我咬文嚼字的兴趣!

从诗的意境上看,"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已经足以说明行路有多难了。你想,黄河河面结冰了,无法行舟只能履着冰层穿越;而要登上太行山,又满山是雪,得趟着积雪行路,岂不难哉?

那么"学暗天"又是怎样的境界呢?这就得发挥我们的想象力了。一般说来,当我们看到"将登太行雪满山"时,脑海里即可浮现出一幅茫茫白雪覆盖高山的清晰景象;可"雪暗天"却不同,漫天鹅毛般的飞雪纷纷下着,山被大雪覆盖而显得异常明亮,而此时的天空在天的比照下反而变得阴沉暗淡,这样一来,恶劣天气便如身临其境般扑来,行路之难直击人心!如此探究一番,我倒觉得"雪暗天"的说法更符合行路难的境界了!

怎么样,有意思吧!你若有兴趣,也可学我如此推敲一下,探究一番,我敢打包票,你定能在枯燥的学习中得出不少乐子来!